10 月 29 日,“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技术合作研讨对接会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举行。会议中来自中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等国家的城市代表各自分享了自己所在城市的低碳实践,同时也有中国企业代表来到现场与部分国家进行交流洽谈,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打下有利基础。
论坛上半场,韩国首尔市交通室交通政策课项目经理李采娟为大家分享了“气候同行卡”的推广实践。“气候同行卡”于今年一月正式推行,并收到首尔市民的广泛欢迎与使用。李采娟表示,未来政府还将进一步扩大“气候同行卡”的使用与折扣范围,鼓励更多市民使用;马来西亚槟城州槟岛市政厅建筑师朱正新为大家介绍了槟岛在应对生态变化所做出的一系列举措。他指出,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个人、专家、群众四方面主体的共同参与。以槟岛的环岛骑行路线改造工程和流浪者庇护所等项目为例,展示了槟城是如何将可持续发展融合到城市建设,并展现城市人文关怀特色的。作为中方代表,广州市南沙区与深圳市也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绿色转型发展经验。
在“城市能源智慧转型”的讨论环节中,尼泊尔苏尔约达亚市政府高级土木工程师 Dipesh Acharya 就表示,在尼泊尔能源想转型,首先需要转变民众的观念意识。“我们进口了很多新能源汽车,但由于民众认知度不高,同时也缺乏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所以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速度很慢。”他说。对此,合一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星表示,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转变是一段漫长的道路,不管是人们的意识,还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不会一蹴而就。他表示,相信在中方的帮助下,尼泊尔能够有效加速新能源的转变与普及。
一些中国知名能企业也为现场外方嘉宾建言献策。深圳燃气清洁能源副总经理汪道玲认为,新能源的建设发展要因地制宜,一个地区或城市能源的转型策略,要根据其能源、经济、气候条件的不同来“量身定制”,不能生搬硬套、“一以贯之”。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黄雅静则指出,相比从零开始建造一个“近零碳”的建筑或场所,在既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节能化改造,是一种更为便捷高效的低碳发展途径。她提醒在座嘉宾们可以认识到已有事物的价值,以更“环保”的改造进一步成就“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