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飞行盛会,不仅是观察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窗口,更是一次对中国航空工业历史的致敬,一次对未来航空梦想的展望。”
当飞行表演队用彩色“尾羽”在瑶湖机场上空勾勒出绚丽图案时,意味着南昌正式进入“飞行模式”。就在今天,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正式启幕。
晴空之上,中国空军“红鹰”表演队,俄罗斯、美国、法国特技飞行表演队带来“空地对话”,中国商飞 C919、ARJ21 以及洪都 L15 用轰鸣的引擎声唤醒南昌“航空血脉”,擦亮天空之上的“英雄城”元素。
此次飞行盛会,不仅是观察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窗口,更是一次对中国航空工业历史的致敬,一次对未来航空梦想的展望。
起航: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的地方
南昌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从这里诞生,可以说南昌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成长与飞跃。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急需发展现代国防工业,为早日造出飞机,中央领导将目光投向了彼时的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
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最早由国民党政府与意大利政府合作,是旧中国三大飞机制造厂之一。1949 年南昌解放前夕,该厂大部分人员和设备被撤往台湾,留守人员秘密与人民解放军取得联系,完整保留了珍贵的设备和数架飞机。南昌解放后,中南军管会接管该厂,并组建南昌航空站,后更名为国营洪都机械厂。
1951 年,为发展自主航空产业,全国各地 3000 多名专家、工人聚集到南昌国营洪都机械厂,一座座机棚、一座八角亭、一个仓库和一条 1500 米长的跑道构筑了最初的飞行梦。
从维修损坏的飞机开始摸索,科研专家和技术工人逐步掌握了飞机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仅 1952 年这一年便修理了 148 架飞机。在积累了大量飞机制造知识后,1954 年 4 月,试制“初教-5”的战斗正式打响。
1954 年 7 月 3 日下午 5 时,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 5 在洪都成功首飞,中国不能生产飞机的历史从此结束,从生产到试飞,总共只用了 133 天。
“初教-5”是对苏制雅克-18 飞机的仿制,虽然是老式螺旋桨飞机,性能参数较落后,但这是中国批量制造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开始,是航空装备制造从 0 到 1 的重大突破。1954 年 8 月 1 日,毛主席亲笔签署嘉勉信,称“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此后,南昌又陆续创造了新中国飞机制造领域的“多个第一”: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运-5”,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飞机“初教-6”,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强-5”,第一种农林专用飞机“农-5A”,第一架喷气式高级基础教练机 K-8,第一架高级教练机 L-15。还生产了新中国第一枚海防导弹和第一辆摩托车。
带着深厚的产业积淀,南昌航空产业暗暗蓄力,厚积薄发。2008 年,江西省正式提出建设南昌航空工业城的规划,以承接 C919 大飞机部分零部件项目为牵引,吸引航空关联企业落户。
南昌航空城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聚集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国航空系统骨干央企的产业片区,成功落户项目 86 个,总投资约 768 亿元,是国内面积最大的航空产业集聚区。
攀升:瑶湖之畔成长起航空产业新城
南昌飞行大会与瑶湖机场“牵手”已有六年。从第一届到第六届,大会走过了从展示到交流再到创新的蝶变之路,南昌航空产业也从最初的制造环节向研发、采购、销售等全链条延伸,一座航空产业新城也在大会的带动下迅速成长。2023 年,南昌市航空产业实现总收入 869.7 亿元,同比增长 7.4%,航空装备产业营业收入 261 亿元。
尤记得首届南昌飞行大会,主要向公众展示的是江西部分航空企业的实力,来自洪都公司、昌飞公司生产制造的 K-8、L-15、AC311、AC313 等 10 余架飞机集中进行飞行动态展示。此后,大会更加侧重交流与合作,吸引了包括美国波音、欧洲空客在内的多家国内外航空业巨头参展。
从第三届开始,大会的主题逐渐转向创新与发展,氛围更加开放,不仅展示国内最新的航空科技成果,还举办航空产业发展论坛,邀约行业专家及航空领域优秀企业家进行圆桌对话,共话产业发展。
持续开放的大会氛围、更加专业的参展商、逐步细化的航空技术研讨,助力南昌航空产业链迅速成长。相关数据显示,2019-2023 年,五届南昌飞行大会共吸引 26 位院士、6000 多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企业名流、投融资机构代表参会,签约项目 125 个、总投资 1152 亿元。
在昌东瑶湖畔,南昌航空城拔地而起。这里集聚了包括中航工业、中国商飞在内的 60 余家航空企业,在航空装备产业结构、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成为国内面积最大的航空产业集聚区。
在昌北赣江滨,空港新城生机勃勃。这里以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临空经济为主,两者有效协同、错位发展,谱写了南昌航空产业的“双城记”。随着南昌更深入地参与国产大飞机 C919 的制造,南昌在中国航空产业版图上地位更加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飞行大会突出“低空经济”这一主题,来自小鹏汇天的第五代双人智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旅航者 X2”,以及东方钛金、中航光电等 100 多家知名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将集中亮相。
从瑶湖之畔起航,南昌正以独特的技术交流方式与较为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链,不断展现其打造“低空之城”的信心,助力江西“低空经济”乘风起飞。
腾飞:逐鹿万亿“低空经济”的江西力量
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之一,国内唯一能同时生产大型旋翼机和固定翼飞机的省份,拥有丰富的低空空域资源和广阔的通航应用市场……这些底牌为江西发展低空经济聚集了突出优势。
底气还不止于此。聚焦发展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昌集聚一流创新资源要素,打造特色竞争优势,导入更多高端平台、先进技术、重大项目,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低空经济“展翅腾飞”。
数据显示,目前,南昌共有航空制造及相关企业 108 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28 家;集聚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的整机链主企业及众多骨干企业,形成了以龙头为引领,本土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江西是航空大省。当前,全省航空产业全面布局落子,各地错位发展,助推全省低空经济东风劲吹,蔚然起势。
今年 4 月,江西省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省低空经济发展,强调要“充分发挥我省资源禀赋优势,坚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推动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吉安挂牌成立江西飞行学院吉安校区,正加快推进低空经济试验区建设;景德镇加快建设军民融合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共青城率先建立全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剑指国内一流低空经济产业园;赣州、九江等地也在低空经济领域积极布局、蓄势发力。
目前,江西已形成南昌、景德镇、赣州三大航空产业核心集聚区,其他城市也在加快引进培育航空相关企业,在航天材料、运营维护和下游应用中各自打造出竞争优势,推动全省航空产业链建设与完善。
在深厚的航空工业基础上再出发,江西低空经济正欲拔节起势。可以预见,未来的天空之上,江西元素将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