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于 11 月 4 日至 8 日在北京举行,市场将此次会议视为中国宣布更多刺激措施以提振经济的“重要窗口”。在此之前,在 10 月 25 日举行的中美经济工作组第六次会议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向美方重点介绍了近期正在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并表示具体安排预计于 11 月通过法定程序后予以公布。
中方自 9 月起密集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获得国际社会强烈关注与积极反馈。中国对外经济活动也明显“忙起来了”:从中方在喀山提出“五大金砖”新主张推动“大金砖合作”迈上新台阶,到财政部、商务部等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繁忙的外事日程,再到中方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等国际合作平台将在 11 月再迎年度盛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通过本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和推动各国加强互联互通,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在当今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以确定性对冲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集中显现。多个指标显示出中国经济“稳”和“进”的积极态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市场多元化稳步推进,与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实现增长;我国跨境资金恢复净流入。国家外汇管理局 10 月 22 日介绍,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的总量超过 6400 亿美元,处于历史高位。受境内股市上涨带动,9 月下旬以来,外资净购入境内股票总体增加,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进一步增强。“增量政策的作用正在显现。”刘英分析说。
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瑞士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近期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廖岷在 2024 年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第 110 次会议上公开表态,中国有信心实现全年 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并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世界银行、IMF 等多家国际机构均有统计数据显示,过去 10 多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比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还要多。
欧美从意识形态出发的经济科技打压根本难以长久,“个别国家希望通过打压和遏制的方式,迫使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的企业跑到欧美投资,以推动其所谓的‘制造业回归’,这其实是不理智不现实的,反而激发了中国的科技创新潜能和内在发展动力”。
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市场,中国仍是他们在全球配置资源中最佳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企业实际上对市场、对盈利、对未来看得很清楚,欧美政客为了谋求自身政治利益搞‘脱钩断链’‘去风险化’的那一套实际上并不得人心。”刘英表示,外资企业来华投资是中国当前营商环境和市场前景的一个风向标。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近日发布的 2024 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也显示,过去 1 年美企在华营收企稳,80%的受访企业实现盈利,计划将今年在中国创造的利润用于再投资。
中方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回应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的期待和各国企业“做多中国”的热情,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