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文 > 正文

复旦大学研究成果发布: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方案显著提升高危患者生存率

  • 好文
  • 2024-11-06 11:29:01
  • 9

国际四大医学期刊之一《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正式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王中华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领衔的名为“BCTOP-T-A01”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证实,基于肿瘤医院自主研发的“多基因模型”,针对有“最毒乳腺癌”之称的三阴性乳腺癌,采用“蒽环紫杉”序贯“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精准治疗方案,让高危患者生存率显著提升超过 10%,改变了传统三阴性乳腺癌辅助化疗“千人一方”的局面。

复旦大学研究成果发布: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方案显著提升高危患者生存率

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 15%~20%,因其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转移,相较于其他类型乳腺癌治疗手段单一、缺乏有效治疗靶点,素有“最毒乳腺癌”之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极高的异质性,可以进一步被细分。在临床上也发现,虽然三阴性乳腺癌整体预后欠佳,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更精准的治疗策略亟待探索。当前乳腺癌研究领域缺乏经过临床队列验证的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特异的工具或模型,可用于精确地预测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实现对患者风险分层进而开展个性化精准治疗。这也导致目前三阴性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只能沿用传统的“千人一方”的治疗方案。迫切需要一个通过前瞻性临床试验加以验证的模型,来优化三阴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方案。

2015 年,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基于全转录组表达谱,自主研发构建了由 5 个 RNA 组成的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后简称“多基因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地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划分为高危和低危复发风险组。这也是国际首个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为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BCTOP-T-A01”临床研究依托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开展检测,由复旦肿瘤乳腺外科领衔全国其他六家中心具体开展协作临床研究。历时七年多,团队完成 504 位患者入组临床试验,入组患者均为接受根治性手术后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根据实验设计,研究团队依据入组患者的多基因模型检测结果,分为高危、低危组。高危组患者按照 1:1 比例,随机接受强化或标准方案辅助化疗:强化组患者接受 4 个周期“多西他赛 表阿霉素 环磷酰胺”序贯 4 个周期“吉西他滨 顺铂(TEC*4-GP*4)”方案化疗;对照组患者接受 4 个周期“表阿霉素 环磷酰胺序贯 4 个周期多西他赛(EC*4-T*4)”方案。低危组患者同样接受标准方案化疗(EC*4-T*4)。

研究显示,经过中位 45 个月的随访,高危患者接受强化治疗组 3 年无病生存率为 90.9%,显著优于标准治疗组的 80.6%,绝对获益达到了 10.3%,显著降低高危患者 49%的疾病风险。强化治疗组的 3 年无复发生存率(92.6%)也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83.2%),可以降低高危患者 50%的复发风险;低危患者的 3 年无病生存率(90.1%对比 80.6%)、无复发生存率(94.5%对比 83.2%)和总生存率(100%对比 91.3%)均优于接受相同标准化疗方案的高危患者。

“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多基因模型指导的精准化疗方案让高危患者生存率提升超过了 10%,低危患者的生存率提升也接近 10%!”邵志敏教授说,“显著提升高危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同时,该治疗方案安全性可控,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体现出该方案的更多优势。”这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前瞻性验证了三阴性乳腺癌多基因模型指导精准化疗和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

“该‘多基因模型’依托复旦肿瘤精准肿瘤中心开展临床检测,相关技术成果目前已经具备落地以及广泛推广的可行性,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提升患者的治疗疗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江一舟教授表示,基于“BCTOP-T-A01”的研究结果,肿瘤医院正准备开展针对模型预测的低危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降阶梯治疗。在不久的将来,“BCTOP”将向国际学术界不断交出亮眼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国答卷”,以更多中国原创方案造福全球广大乳腺癌患者。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