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许多中小学生开始热衷于说“网梗”,如“完了,芭比 Q 了”“雨女无瓜”“尊嘟假嘟”“xswl”“2333”“你个老六,我真服了”等。这些网络用语逐渐在孩子们中间流传开来,老师和家长却对此一头雾水。
对于孩子们来讲,这些网络用语就像一种“社交货币”,可以让自己与同伴之间建立社交关系。有人认为这只是网络上的一种有趣表达,不必大惊小怪,但面对已经渗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网络世界,孩子们如果长期沉浸在这些网络“烂梗”中,他们的语言天赋、语言思维和思考能力必然会在无形中被束缚。
有的“烂梗”毫无营养,内容空洞、语义歪曲,有的隐晦表达,含沙射影、充满恶趣,这些都会对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判断力产生负面的影响。
如果未成年人长时间处在互联网不正确的用语用字环境和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之中,不仅会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而且可能受到叛逆、暴力等负面情绪的污染,影响心理健康和正常的社会交往。
家庭和学校也是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烂梗”侵害的重要防线。拯救被“梗”住的表达欲,需要家长们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深度阅读、一起聊聊天,让孩子学会深度思考,让孩子的语言输出更为生动和完整,体验多样化的表达。学校也应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增强重视,及时观察学生的语言状态,做好家校沟通,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文化。
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并不是禁用网络用语。治理网络“黑话烂梗”是为了让更多有新意、有文化的“梗”流行起来,只有在清朗的网络空间中“有话好好说”,使用真诚友善、干净清爽的语言文字,才能营造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
对于满嘴“网梗”的孩子,我们虽不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但也应该更谨慎一些、更敏感一些,特别是面对“黑话烂梗”的时候,更加不能只靠等着它们被自然淘汰,应该积极干预、主动引导,避免这些“黑话烂梗”侵占和干扰了孩子们的规范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