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感到疲劳,即使休息后也无法缓解?你是否对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判断?近年来,关于身体过度疲劳而突发“过劳死”的新闻屡见不鲜,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慢性疲劳状态呢?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无法用一般劳累和疾病状况解释的疲劳症状。目前,没有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慢性疲劳综合征。但患者在临床检查中,通常伴有发热、疼痛、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受损等非特异性症状。
1994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给出了几条诊断标准:
我们给出一个自测的评估量表,大家可以对照指标测一测。
1.早晨不想起床,勉强起床,也是浑身倦意; 2.工作或看书时注意力难以集中; 3.说话有气无力; 4.不愿与同事交流,回到家后也常常默不做声; 5.总是伸懒腰、打哈欠、睡眼惺忪; 6.懒得爬楼,上楼时常常绊脚; 7.公共汽车开过来也不想跑步赶上去; 8.喜欢躺在沙发里,把腿抬高才舒服; 9.四肢发硬,两腿沉重,双手易发抖; 10.食欲差; 11.心悸胸闷,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12.经常腹胀、腹泻或便秘; 13.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容易忘掉; 14.不易入睡或早醒,入睡后不断地做梦。
以上指标中,若有 3~4 项符合,表明身体可能处于轻度疲劳;若有 5~7 项符合,表明身体可能处于中度疲劳;若有 8 项以上符合,表示身体可能处于重度疲劳,这时可以考虑就医,考虑是否得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了。
不要小看上述症状,更不要觉得它们是忙碌的现代人常见的“小问题”。这些年,有多少老板和高管死在凌晨的跑步机上?有多少打工人死在通宵达旦的加班之后?
慢性疲劳是给身体的预警,它在提醒你——你的身体已经超过了正常的负荷。这时,如果你停下来多多休息,进行充分调整,就可以减轻对身体的伤害。若未引起重视,未及时休息调整,小问题”可能会引发“大问题”,严重威胁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慢性疲劳综合征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件事,远离慢性疲劳。 1.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每天 7~8 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2.合理安排时间,调整生活节奏,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和学习。 3.避免久坐和大脑长时间高速运转,每工作或学习 1 小时,休息 5-10 分钟,可以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走一走,扭一扭脖子和腰部。 4.保证晚上和周末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业余爱好。 5.定时用餐,控制进食总热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少吃零食和夜宵。 6.养成运动习惯,每周进行 150~300 分钟中等强度或 75~150 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每周进行 2 次以上的肌肉力量训练。 7.学会释放压力,给负面情绪一个出口,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8.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健康。
身体是一个忠实可靠的“情报员”,当你感觉到身体较为疲劳时,一定要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疲劳,让身体恢复健康,千万不要因为忽视发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