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九零七年四月十八日,朱全忠在河南开封登基后,大宴朱姓同族以及皇亲国戚。朱全昱在宴会上的一番话,预示了朱家的悲惨结局。
朱全忠之死:刀刺入腹,刃出于背
公元九一二年,六十一岁的后梁帝朱全忠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他让儿媳妇王氏叫回义子朱友文,打算立他为太子,并让他继承帝位。这一决定引发了儿子朱友珪的恐惧和怨恨。
朱友珪弑父之后,立即派供奉官丁昭溥,拿着伪诏,驰往东都汴梁,令东都马步军都指挥使均王朱友贞,速诛友文。朱友贞不知是假,即诱入友文,将其杀掉。友文妻王氏,还没有出发去开封,就被朱友珪派人杀了。
朱友文之死:轻如鸿毛,令人惋惜
朱友文,这个后梁唯一的太子,却只留下了不到一百字的资料。他被梁太祖看重却间接被梁太祖害死。他作为后梁唯一的太子却只留下了不到一百字的资料。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乱臣贼子太多,作恶多端,罄竹难书。
朱友文在朱全忠用兵过程中,征赋聚敛以供军实。公元九零一年,藩镇主李茂贞将唐昭宗挟持到凤翔,朱全忠赶到凤翔救昭宗,在经过一次正面交锋后,李茂贞自知不敌,坚守城池不出。朱全忠远道而来,又屡攻不下,粮草殆尽。只好回师河中,不久,朱友文送来大批粮草,朱全忠再次起兵攻击李茂贞所坚守的武功。此战一直持续了两年,两年后,李茂贞城中粮食短缺,出城投降。
朱全忠建国后,首先面临的不是人人的口诛笔伐,而是李克用、刘仁恭、杨行密等藩镇势力的威胁,为了建万世之业,他只能把重点放到军队上来。后梁能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生存了十六年,正是得益于朱全忠的重农改革。而在改革中有两个人起的作用是最大的,一个是宰相敬翔的智略,另一个就是朱友文的执行力。
公元九一一年二月,蔡州发生叛乱,朱友文识破了蔡州刺史王存俨的阴谋,想要剿王存俨。朱全忠却想保得一时平安,不让朱友文动兵。朱友文只好还军汴梁。
朱友文对朱全忠的忠心耿耿,朱全忠也是看在眼里的,他对朱友文也非常器重并疼爱。公元九一零年,朱友文从汴梁到洛阳,父子两人在朱全忠的寝宫长谈多时。公元九一四年四月,朱友文再次来到洛阳,请朱全忠还汴梁。朱全忠同意,但到了黎阳便病倒了。朱友文只好留在黎阳,照顾朱全忠的饮食起居。
朱友文死的时候,漂亮的妻子王氏也随之而去了,后梁东都汴梁为之一暗。史书上称,乾化二年(九一二年),汴州地震。
朱友裕之死:鞠躬尽瘁,后梁之劫
朱全忠与晋王李克用争斗了近三十年,双方各有损失,也有所得。但让他想不到的是,近三十年的争斗始终不能了结。李存勖在父亲李克用死后励精图治,屡屡在战场上挫败朱全忠军队。朱全忠手下并非没有猛将,但真正效忠他的猛将早已死在战场上了,而有一些人根本就不给他出力。这个时候,他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大儿子朱友裕,更让他心痛的是,这个本该是太子的朱友裕却早早地死掉了。
如果朱友裕还在,朱全忠不可能说出那句“死无葬身之地”的话来。他的几个儿子虽然也是武将,但和李克用的大将比起来,实在有儿童与青年的差距。他后来之所以青睐于朱友文而对其他儿子默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儿子里没有一个可以挑起与李克用家族对峙的担子来。
当朱友裕死后,朱全忠身边剩下的不是笨蛋就是有叛逆之心的人。这些人手中所掌握的保护朱全忠性命的军队随时都会反过来把朱全忠置于死地。倘若朱友裕还在,保护朱全忠的使命必将是朱友裕而不是后来跟着朱友珪进去杀他的左龙虎军统军韩勍。
朱友裕与朱友文一样,都是间接地被朱全忠害死的。
朱友贞称帝:杀人一时快,平反一时爽,一切都为了自己
朱友珪杀死父亲和朱友文后,因为名不正言不顺,人心不附,谋臣猛将都不听他指挥,加之他本人的放纵,给当时在东都汴梁的朱友贞创造了机会。
朱友贞在杀掉朱友文后总心神不宁,他也想报仇。但当时的情形是,他手里没有过多的军队,后梁军队都在杨师厚手里。他首先取得了杨师厚的支持,然后又激怒了在东都的龙骧军,朱全忠的外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袁象先也参加了进来。
公元九一三年三月二十七日早晨,他带领人马冲进了洛阳东宫。朱友珪得知这一事件后,便自杀了。朱友贞称帝,历史上习惯称其为“末帝”。
他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以痛苦的姿态对父亲的大业进行颂扬,并略带了点良心似的将朱友文实事求是地夸奖了一番。
表面来看,朱友珪得到了报应——曾经杀死父亲的仆人冯廷谔在朱友贞的命令下将自己杀死。导致这一结果实现的就是曾杀死朱友文的朱友贞。但实际却是,朱友文的冤并没有被申。因为朱友贞的直接出发点就是夺皇位,而不是替太子朱友文报仇。
朱友文在那个时代必然要死去。因为乱世容不得“不以武力治天下”的人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