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韩信和诸葛亮都是备受瞩目的人物。他们都是武庙十哲之一,他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韩信能够扫平天下,成就“兵仙”美名;而诸葛亮却最终未能实现其宏图大志,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唐朝是一个武功卓著的王朝,在这个时期诞生了著名的“武庙十哲”,其中包括白起、韩信、诸葛亮等从春秋战国到唐朝前期所有功勋卓著的名将。这份“武庙十哲”的名单自古以来就有争议。宋朝时期的赵匡胤认为吴起和白起杀降这件事不合乎规矩,因此将二人踢出了“武庙”名单。而在现代网络上,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不能担当“武庙十哲”,对他进行批判。
从战略上看,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与汉高祖刘邦一样,都是出关中占长安而后席卷天下。如果没有大的变故,诸葛亮就会如同当年的韩信一般。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诸葛亮终其一生都未能跨进长安一步,而韩信则成就了“兵仙”的美名。
同样的情况,为何韩信能够成就“兵仙”,而诸葛亮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呢?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对手有关。
秦末诸侯灭亡秦朝之后,项羽分封了天下诸侯,为了削弱刘邦的势力,他将刘邦封到了汉中一带。刘邦为了打消项羽的心思,毁掉了栈道。韩信却另辟蹊径,从一条不为人知的小路陈仓出山,杀了一条血路。而重兵云集在栈道附近的章邯直接被神兵天降般出现的汉军给打懵了,此时想要再调兵已经压根来不及了。韩信指挥的汉军锐不可当,最终帮助刘邦平定了天下。
韩信的这条计策用过了一次并不等于后人就可以用。当韩信从陈仓出兵关中之后,后世的军事家都知道了陈仓这条路,因此自此之后都对此严加防范,也就是说从陈仓出关中已经再无可能。而想要如同韩信一般再次创造军事上的奇迹,那么只有出一条比他更加困难的道路。魏延想要效仿韩信来个“子午谷之计”,可惜的是蜀汉的家底太薄,此计比之暗度陈仓更加的困难,因此被诸葛亮否决了。而奇计用不成,摆在诸葛亮面前的只有一条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然而步步蚕食魏国的土地。
可是这魏国和蜀汉的体量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当年的魏国是有多么强大,占据天下人口的一半,而诸葛亮的蜀汉仅仅只有其五分之一,这让诸葛亮拿什么去拼?
韩信面对的是行尸走肉的章邯,魏国人才辈出。而诸葛亮很不幸的是也遇上了同一量级的对手:曹真和司马懿。当初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第一个对手是曹真,当时司马懿还没有上台,曹魏西线大都督是曹真,从曹操时代开始就是一个功勋卓著的老将。虽然诸葛亮在战役前期靠着偷袭迅速占据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可是曹真却立马稳住了局势,当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之后,久经沙场的曹真立马看到了其中的薄弱点,派出老将张郃击败了马谡,挫败了其第一次北伐。
而曹真之后上台的司马懿显得更加老辣,当时曹魏军中许多将领都已经逝世,唯有司马懿可用,这成就了其在军中的威望。虽然面对诸葛亮司马懿在进攻方面显得很不顺利,可是司马懿的老辣就在于此,他看出了诸葛亮后勤不足且久病缠身等特点,既然打不过你就活生生耗死你,从诸葛亮北伐开始就一直采取龟缩不出的原则,无论诸葛亮怎么叫骂,他就是不出战,硬生生把诸葛亮拖死了。
韩信和诸葛亮遇到的都是和他同一量级的对手,可是章邯那时候已经是行尸走肉了,这就好比一个喝了酒的人无论怎么样都会有一丝迟疑,外加上三秦父老乡亲不支持他,暗地里更是暗中支持刘邦这更加速了章邯的失败。
而诸葛亮遇上的是一个统一的曹魏,在东汉末年最精彩的群雄割据时候并未出山,而这个时候的舞台属于汉末群雄,但是假设这个时候如果刘备遇到诸葛亮,或许能够一统天下,因为这个时候各个诸侯实力都差不多,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很公平的。而刘备和诸葛亮的相遇直到赤壁之战前才碰面,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原和北方,黄河流域也基本稳定,成为了其名副其实的基地,而此时的刘备连容身之所都没有,直到赤壁之战后才能凭借三方格局的稳定逐步占据汉中。
而你在打仗的时候,人家却在休养生息,等到你益州打完了,人家也休息完了,赤壁之战的元气也早已经恢复,这个时候你却已经筋疲力尽了,就如同诸多网友说的:你可以打赢人家十次,可是你只要有一次失败你就输了。
而韩信很幸运,因为当时的秦末和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的局面差不多,项羽的思维还停留在周朝的分封制,认为裂土分疆是当时最可行的,殊不知经过秦始皇的整合,历史证明统一才是王道。但是从另一种程度来说,项羽的裂土分疆也给予了韩信一个机会,本来一个较大的势力被分成了若干小势力,而且这几个诸侯之间还都有矛盾,这就为韩信从中各个击破提供了便利。
当韩信发兵攻打章邯的时候,项羽等诸侯则是坐山观虎斗,等到章邯灭亡再去救援,这个时候他早已经占领了关中,你再去救援不就等于送羊入虎口吗?
而且更主要的是,韩信打仗根本不需要关心其他,张良在背后制定谋略,萧何为他调度军事,阴谋诡计有陈平去干,而诸葛亮则是打仗后勤运输都需要靠他自己去调度,而在后方的刘禅还隔三差五的不消停,可以说真的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