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筑路天山的广东子弟兵:独库公路上的青春与奉献

  • 体育
  • 2024-11-09 14:07:02
  • 7

本月上旬,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的新疆独库公路正式实施冬季封闭。这条纵贯天山南北、开凿难度极高的公路,就此进入每年长达8个月的“冬眠期”。

筑路天山的广东子弟兵:独库公路上的青春与奉献

当地交通运输部门监测显示,独库公路今年开放4个多月,车流量超过372万辆次、人流量超过705万人次。

欣赏美好风景之余,我们怎能忘记,50年前开工建设的过程中,有多少新中国建设者为筑路伟业而流血搏命!

全长562.75公里的独库公路,先后有上千名广东子弟兵参与建设,历经10年建设全线贯通,不仅是交通的命脉,而且逐步成为今日发展经济、振兴乡村的网红公路,让沿线父老乡亲搭上了“农文旅商融合快车”。

1974年至1983年独库公路建设期间,来自广东省和平、五华、兴宁、阳春、信宜、连州、阳山、连南8个县市的1000余名战士,在巍巍天山留下了南粤子弟兵的足迹。1978年3月,刚满18岁不久的廖加战应征入伍,和200多名连州青年一起来到天山脚下。他在新疆天山的独库公路工地,一待就是5年。

这是廖加战第一次离开家乡连州,便来到了万里之外的那拉提草原新兵连驻地。“那时那拉提还叫东风公社,初春三月天,山上的雪还有两米多高。”廖加战回忆,当时广东小伙子们面对的新兵连营房是“地窝子”(西北地区一种较简陋的居住方式),一时间,大家都不想从卡车里下来。

虽然廖加战从小生活在粤北山区,但独库公路建设环境的艰苦还是远远超出想象。但新兵连指导员对他们说:“我们来这里是保家卫国、建设边疆的,不是来享福的,就是要吃苦耐劳、奉献青春。”

廖加战一上车就坐在副驾驶位置,架起摄像机记录,一口气拍摄了27盘录像带:“我要把独库公路起点的独山子大峡谷,到沿途的那拉提、巴音布鲁克草原,再到终点的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一草一木都拍下来,刻成光盘,让战友都可以分享,也让家人们一同见证!”

这张光盘,后来也成为众多筑路老兵们最想得到的纪念品。

邓龙辉现已退休,他在广州番禺家中珍藏着170多封信件,那都是他当年在新疆修路时写给女朋友、也是后来妻子的信。“当时都是‘报喜不报忧’,尽量不提施工的艰难,多分享一些军中生活的趣事。”

曾被战友们戏称为“情书王子”的他平淡地说起信中内容,依然让人感觉到当年从军筑路的不易。

“都被雪崩瞬间打蒙了,仅仅几秒钟我就被卷进雪堆,脑子一片空白……没有疼痛,不知恐惧,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死是活!”生死一瞬间的惊心动魄,在将近40年后,依然让邓龙辉难以平静。

万幸的是,雪崩巨大的推力把邓龙辉和身边的推土机一起掀推到四十多米开外的山坡处,人没有被深雪完全掩埋,也没有被推土机砸到。“战友们奋力拼搏,把我从雪堆中挖了出来。听见他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声,看见他们挂在脸上结了冰的泪珠,巨大的感激融化了我。”

一年后,此路段再次发生大雪崩,积雪又从山顶倾泻而下,大卡车及推土机瞬间被埋在雪垛中,6位战友不幸牺牲。三个月后,邓龙辉的妻子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来这里探亲,住在那拉提营房。当时,妻子一再要求去天山上看看风景,心有余悸的邓龙辉一直没答应。

从小就爱好文学的董乾启,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1978年年初,听说部队来征兵,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家乡阳春出发,经历近半个月的长途奔波,来到冰天雪地的天山公路工地。”董乾启感慨,当年建设条件艰苦,且不说官兵们需要徒手开辟公路,粮食物资也是极度短缺。他记得,有的战士当兵四五年从未下过山,直至退伍回家乡。

天山深处冰峰连绵,终年不化,但筑路工地上总是热火朝天。一线部队每个团负责100多公里的筑路任务,董乾启记得许多细节:当时天天和石头打交道,身上的衣服被磨得破破烂烂,就在腰间系一根绳子,或者用导火线当腰带;风钻打爆破孔时,粉尘极大,战士们认不出谁是谁。

战士们就是顶着这样巨大的危险和困难,不断掘进、不屈奉献。

有一副当年在天山公路工地上流传的对联,董乾启至今还能脱口而出:“上联是: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下联是:夫妻分居十年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40多年后,一字一句,依然铿锵有力!

独库公路全线通车后,筑路大军成为我国的基建铁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承担众多急难险重任务。董乾启又随部队继续修建昆仑和布公路、天山大山口水电站。两大工程竣工在即,董乾启还未畅饮庆功酒,就响应开赴开发大西北另一战场的号令,转战六盘山,到红军长征时翻过的这座名山下,打响“让西部高等级公路穿山而过”的新战役……

——访谈——

让更多人关注“老广”建设新疆的事迹

张力方(新疆粤新民族情援疆纪念馆馆长)

当年全国有十几个省市子弟兵参与独库公路的建设,目前只有广东省整理完成了较为系统的文字材料、出版《筑路天山的南粤老兵画册》,我们发掘整理的广东子弟兵援疆的很多实物和资料,如独库公路建设时的军服、证书、笔记、照片等,已被广东省档案馆和独库公路博物馆收藏。

老兵们重返天山独库公路,还把自己的爱人、家人后代带来新疆,不仅是缅怀当年的青春热血,也是粤疆两地情谊的传承,激励青年人心系边疆、接续奋斗。

羊城晚报:近年来,“老广”投身边疆建设的感人事迹确实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张力方:是的,我们的挖掘整理工作也得到了很多帮助。特别是广东省政协文化与文史资料委在与新疆文史工作者的交流过程中,得知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进疆的“老广”们建设边疆的感人事迹,也多次与我们联系、探寻,并将广东老兵参与独库公路建设的历程,纳入了他们编印的《从岭南到边疆——20世纪50—70年代广东人援疆“三亲”史料》一书。这让广东人在新疆的奉献往事得到更广泛的传扬,一起讲述中华儿女艰苦创业和民族大团结的故事。

——延伸——

筑路天山 情牵公益

从军筑路的经历,让从天山退伍回到岭南的老兵们重情重义,守望相助。廖加战在家乡连州创业,颇为成功。2016年,他偶然发现,曾参与修筑独库公路、荣立三等功的连州战友陈卫星因筑路致残,退伍返乡后生活极其困难,却没有怨天尤人,还努力为村里做事。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