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网 10 月 30 日报道,最高检发布消息称,一些不法分子抢注、囤积商标,再以此为依据恶意提起诉讼进行所谓“维权”,严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骗取登记相关知识产权,然后进行虚假诉讼,牟取不正当利益。“知产流氓”产业化的背后,是一条黑色产业链,他们与黑中介、黑代理勾结,形成利益共同体,使被侵权者难以应对。
“知产流氓”的出现,暴露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一些不足。注册商标程序简化、成本降低,反而被不法分子利用;违法成本低,很少有人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商标注册遵循“注册在先”原则,导致“知产流氓”有机可乘。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机制。持续打击“知产流氓”,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降低维权成本。企业和个人也应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戳穿“知产流氓”的戏码,营造良好氛围,人人有责,也需久久为功。